书名或作者
正文关键词
声明:本站书库内容主要引用自 archive.org,kanripo.org, db.itkc.or.kr 和 zh.wikisource.org
卷五 (自动笺注)
欽定四庫全書
 小學紺珠卷五宋 王應麟 撰
  厯代三皇
太昊伏羲氏 炎帝神農氏 黄帝有熊氏 (孔安國書序皇甫謐帝王世紀)
公元784年
伏羲 女媧 神農 (鄭康成)伏羲 神農 祝融 (白虎通)燧人 伏羲 神農 (宋均譙周皇風俗通云 皇戯 農皇)天皇 地皇 人皇 (皇王大紀)天皇 地皇 泰皇 (史記秦紀世索隱炎黄二帝相承帝王中間八帝五百餘年)
   五帝
少昊金天氏(史記黄帝少昊) 顓頊髙陽氏 帝嚳髙辛氏
 帝堯陶唐氏 帝舜有虞氏 (書序紀帝王世)
黄帝 顓頊 帝嚳 帝堯 帝舜 (史記大戴禮 語)太皥(木)炎帝(火)黄帝(土)少皥(金)顓頊(水) (月令家語)包犧 神農 黄帝   (皇王大紀)
   二帝
公元824年
堯(甲辰帝位) 舜黄帝 炎帝 (國語)
   三代
公元784年
 (又殷)  (漢書三季三代末世左傳注二叔夏殷之叔)
   三王
夏禹 商湯 周文王 (孟子注居注孔子間)
   四代
虞  殷  (學記注)
   五代
黄帝 堯 舜 禹 湯 (祭法為并顓頊七代) 虞  殷  (魯靈光殿賦)
   八代
五帝 三王 (陸機五等論世三皇五帝崔寔政論八)
   二代
 殷 (論語周監二代)
   殷賢聖之君六七作
湯 太甲 太戊 祖乙 盤庚 武丁 (孟子)
   三宗(殷)
太宗太甲 中宗太戊 髙宗武丁(漢劉歆周公為毋逸之戒舉殷三宗以勸成王)
   三后()
太王 王季 文王 (詩三后在天)禹 湯 文王 (離騷三后純粹)
   二后
文王 武王 (詩昊天有成命二后受之二后文武也)
   四王 六君
禹 湯 文 武 (左傳四王之王也注)堯 舜 禹 湯 文 武 (陸䞇奏議六君天下盛王莫不從諫輔徳詢衆以成功)
   五伯(又曰五霸)
夏伯昆吾 商伯大豕韋 周伯齊桓晉文齊桓 晉文 宋襄 秦穆 楚莊 (左傳五伯之霸也注 孟子五霸三王罪人也注晉文秦穆宋襄楚莊 漢地理注同)桓 晉文 楚莊 呉闔閭 越勾踐 (荀子五伯)桓 宋襄 晉文 秦穆 呉夫差 (漢諸侯王表注)
   二文
晉文侯仇 文公重耳 (左傳二文之業)
   詩十五國風
周南 召南(風正)邶 鄘 衛 王 鄭  魏    曹 豳(風變) (今詩之次第)豳  衞     鄭  曹 (變風先後)
 召 邶 鄘 衞 王 鄭  豳  
    曹 (未刪詩之前季札所聽樂歌次第)
 召 邶 鄘 衞 王  鄭   
   曹 豳 (鄭氏詩譜次第出歐陽子詩譜序周召王豳同 於周邶鄘并於衛無世家其可考者陳齊魏晉曹鄭封國先後)
   六王
夏啓鈞臺之享 商湯有景亳之命 周武孟津之誓 成有岐陽之蒐 康有酆宫之朝 穆有塗山之㑹 (左傳舉言六王之亊)
   二皇
伏羲 神農 (張衡東京賦踵二皇遐武)
   五王
取人以狀 舜取人以色 禹取人以言 湯取人以聲 文王取人以度 (大戴禮四代五王取人)
   十二氏
容成氏 大庭氏 柏皇氏 中央氏 栗陸氏 驪畜氏 軒轅氏 赫胥氏 尊盧氏 祝融氏 伏戲氏 神農氏 (莊子注十二氏皆古帝王闢續漢厯志元命包乾鑿度皆以為開 至獲麟二百七十六萬歲)
   九主
三皇 五帝 夏禹 (史記伊尹言素王及九主之事索隱或曰九皇)
   春秋十二公
隱(十一) 桓(十八) 莊(三十二)閔(二) 僖(三十三)文(十八) 宣(十八)成(十八) 襄(三十一)昭(三十三) 定(十五) 哀(十四) (二百四十二年)
   封禪七十二君
管仲曰古封泰山梁父者七十二家夷吾記者十有二 無懷氏 虙羲 神農氏 炎帝(神農後)顓頊 帝嚳 堯 舜 禹 湯 周成王 (史記祀漢郊志君班固典引曰作者七十有四人自古封禪七十二 并漢武帝光武 韓詩外傳古封泰山梁父萬餘人仲尼觀焉不能盡識)
   十二諸侯
魯    楚  衞  蔡 曹 鄭
 燕 (史記漢書東方朔傳注十二國魯衞齊楚宋鄭 燕趙中山秦韓 史記十二諸侯首魯訖呉實十三國不數呉之劉向戰國䇿萬乗之國七千乗 國五)
   六國
燕(召公奭始封) 楚(始熊繹受封) (魏斯分晉) 趙(趙籍分晉) 韓(韓䖍分晉)
 (田和并齊) 并秦為七國(又曰七雄)并宋(微子始封)衞(康叔)中山(鮮虞)為九國(賈誼過秦論云九國之師)
   七制 五宗
髙祖 太宗文帝 世宗武帝 中宗宣帝 世祖光武 顯宗明帝 肅宗章帝 (文中子續書有七制皆漢之賢君)太宗 世宗 中宗 顯宗 肅宗 (楊賜二祖五宗)
   二祖
髙祖 世祖 (漢二祖)
   三祖
太祖(武帝) 髙祖(文帝) 烈祖(明帝) (魏三祖)
   三國
(劉備昭烈) (曹丕文帝) (孫權大帝)
   六朝
 東晉(司馬) (劉) (蕭) (蕭) (陳建皆都 康)
   六代
  後魏(拓跋) 北齊(髙) 後周(宇文) (楊) (文中子續詩備六代)
 殷     (曹元首六代論)
   三宗()
 玄宗 憲宗 (范祖禹貞觀之治幾於三代開元之治幾於貞觀元和之政號為中興)
   五代(又曰五季)
     (五十六年更八姓有四君)
   十六國
前趙(劉淵稱漢曜號趙) 後趙(石勒號魏冉閔) 前秦(苻洪) 後秦(姚萇)
 西秦(乞伏國仁) 前燕(慕容皝) 後燕(慕容垂) 南燕(慕容徳)
北燕(馮跋) 前涼(張軌) 後涼(吕光) 南涼(秃髮烏孤) 西涼(李暠)北涼(沮渠蒙遜) (赫連勃勃) (李雄漢壽稱)
   十國
(楊行密) 南唐(李昇後稱江南) 前蜀(王建) 後蜀(孟知祥) 南漢(劉隱) 楚(馬殷) 呉越(錢鏐) 閩(王審知政號) 南平(髙季興) 北漢(劉崇邵子曰三皇春也五帝夏也三王秋也五霸冬也七國冬之餘洌也漢王不足晉霸而有餘三國霸之雄者也十六國霸之叢者也南五代霸之借乗者也北五朝霸之傳舎者也隋晉之子唐漢之弟也隋諸郡之霸江漢之餘波也唐諸鎭之霸日月之餘光也後五代之霸日未出之星也)十八王
公元前206年
西楚(項籍) 衡山(呉芮) 臨江(共敖) 九江(英布) 常山(張耳) 代(趙歇) 臨淄(田都) 濟北(田安) 膠東(田市) 雍(章邯) 塞(司馬欣)翟(董翳) 燕(臧荼) 遼東(韓廣) (魏豹) (司馬卬) 韓(韓成) 河南(申陽) (漢表譜十八王)
   十紀
九頭 五龍 攝提 合雒 連通 序命 循飛因提 禪通 疏仡 (廣雅開闢獲麟二百七十六萬歲分十紀大率一紀二十七萬六千年獲後漢厯志十元命苞乾鑿度皆以開闢至 麟二百七 六萬歲)
   六紀
九頭紀 五龍紀 攝提紀 合洛紀 連通紀 序命紀 (六藝遂皇之後六紀九十一代)
   二周
公元前367年
西周 東周 (大亊記顯王二年趙與韓分周為二東西周各為列國又見前 世本西周桓公揭河南東周惠公班洛陽)
   十五王()
后稷 不窋 鞠陶 公劉 慶節 皇僕 差弗毀隃(音踰) 公非 髙圉 亞圉 公祖 大王 王季
 文王 十八王加武王成王康王 (周語太子晉曰自后稷始基靖民十五王而文始平之十八王而康克安之 衞彪傒后稷勤周十有五世而興)
   六君子
禹 湯 文 武 成王 周公 (禮運)
   二公(二伯)
齊桓有召陵之師 晉文踐土之盟 (左傳舉言二公之事漢志二伯齊桓晉文)
   五龍
皇伯 皇仲 皇叔 皇季 皇少 (春秋命厯五姓同期駕龍號曰五龍)
   五世
公元784年
 虞  殷  (王符潛夫論)
   四聖
顓頊 帝嚳 堯 舜 (史記自序維昔黄帝法天則地四聖遵序成法度)
   四人迪哲
殷王中宗 髙宗 祖甲 周文王 (無逸)
   五聖
堯 舜 禹 湯 周文王 (淮南子)
   秦六世
公元前250年
孝公 惠文王 武王 昭襄王 孝文王 莊襄王(賈生過秦論曰始皇六世之餘烈)四代
北朝魏 南朝陳 (文中子除四代之法)
  聖賢三聖
伏羲 文王 孔子 (漢藝文志易道深矣人更三聖世厯三古伏羲上古文王中古孔子為下古)
禹 周公 孔子 (孟子曰禹抑洪水天下平周公兼夷狄猛獸百姓孔子春秋亂臣賊子懼)堯 舜 禹 (董仲舒曰禹繼舜舜繼堯三聖相授守一道 漢功臣湯法三聖)文王  周公 (漢諸侯王表三聖制法)
   三子
伯夷(聖之清) 伊尹(聖之任) 栁下惠(聖之和) (孟子三子不同道其趨一也)
   二老
伯夷 太公 (孟子二老天下大老也)老子 老萊子 (孫綽天台山賦躡二老之玄蹤)
   四科 十哲
徳行 顔淵() 閔子騫() 冉伯牛() 仲弓(冉雍)言語 宰我() 子貢(端木賜)政事 冉有(求) 季路(仲由) 子游(言偃) 子夏(卜商論語) (顔子配享曾子十哲曾子配享升子張為十哲)孔子弟子七十二人
十哲 曾參(子輿) 顓孫師(子張) 澹臺滅明(子羽) 宓不齊(子賤) 原憲(子思) 公冶長(子長) 南宫括(子容) 公晳哀(季次)曾蒧(晢) 顔無繇() 商瞿(子木) 髙柴(子羔) 漆雕開(子開)
 公伯寮(子周) 司馬耕(子牛) 樊須(子遲) 有若 公西赤(子華) 巫馬施(子期) 梁鱣(叔魚) 顔幸(子栁) 冉孺(子魯) 曹䘏(子循) 伯䖍(子析) 公孫龍(子石) 冉季(子産) 公孫句茲(子之)秦祖(子南) 漆雕哆(子斂) 顔髙(子驕) 漆雕徒父 壤駟赤(子徒) 商澤(子季) 石作蜀(子明) 任不齊() 公良孺(子正)后處(子里) 秦冉() 公夏首() 奚容(子晳) 公肩定(子中) 顔祖(襄) 罕父黑(子索) 鄡單(音善子家) 句井疆 秦商(子丕) 申黨() 顔之僕() 榮旂(子祺) 縣成(子祺) 左人郢() 燕伋() 鄭國(子徒) 秦非(子之) 施之常(子恒)顔噲(子聲) 步叔乗(子車) 原亢() 樂欬(子聲) 亷潔(庸)叔仲㑹(子期) 顔何() 狄黒()邽巽(子斂) 孔忠(子蔑) 公西輿如(子上) 公西(子上) (史記列傳孔子受業身通者七十七人異能之士也於蘇氏古史秦冉顔何不載於家語琴牢不録 史記二書不可偏廢琴張又見論語并録之凡七十九人)
   二儒
孟子() 荀卿() (韓文公進學解)
   孔子四友
顔回(胥附) 端木賜(奔輳) 顓孫師(先後) 仲由(禦侮) (尚書大傳 孔叢子孔子曰吾有四友)
   六侍
仲尼志意不立子路侍 儀服不修公西華侍 禮不習子貢侍 辭不辯宰我侍 忘忽古今顔回侍 節小物冉伯牛侍 (尸子子夫子曰吾以六 自厲也)
   作者七人
伯夷 叔齊 虞仲 夷逸 朱張 栁下惠 少連(論語七人逸民賢者王弼朱張子弓荀卿以比 子)
長沮 桀溺 荷蓧丈人 晨門  儀封楚狂接輿 (同上舊説)伏羲 神農 黄帝 堯 舜 禹 湯 (同上子曰) ()
   二十二賢
邱明 卜子夏 公羊髙 穀梁赤 伏勝 髙堂生 戴聖 毛萇 孔安國 劉向 鄭衆 賈逵杜子春 馬融 盧植 鄭玄 服䖍 王弼 何休
公元647年
 王肅 杜預 范寗 (唐貞觀二十一年配享孔子)六先生
濓溪(周惇頥茂叔) 明道(程顥伯淳) 伊川(程頥正叔) 康節(邵雍堯夫)横渠(張載子厚) 涑水(司馬光君實) (朱文公作贊胡文定公西都有邵 程顥關中張載四人道學徳行名於當世加封祀典)
   四先生
謝良佐(顯道) 游酢(定夫) 吕大臨(與叔) 楊時(中立) (二程先生門人)
   漢諸儒
言詩於魯則申培公於齊則轅固生於燕則韓太傅言尚書濟南伏生言禮自魯髙堂生言易菑川田生春秋齊魯胡母生於趙自董仲舒(史記儒林傳)先師漢禮髙堂生有制氏詩有毛公書有伏生(文王世子注)
   五賢
公元1084年
孟軻 荀卿 揚雄 王通 韓愈 (孔道輔五賢兖州夫子廟元豐七年孟子 享荀揚韓從祀)
   五先生
公元1241年
 二程 張 朱(熹元晦) (淳祐元年列於從祀)
   二聖一賢
禹 孔 墨 (韓文公爭臣論)
   四子
回之信(顔淵) 賜之敏(子貢) 由之勇(子路) 師之莊(子張) (家語)
   三子
子路 冉有 公西華 (三子言志)由也果 賜也達 求也藝 (論語)宰我 子貢 有若 (孟子孔注三子言 子)子路(勇士) 子貢(辯士) 顔淵(聖士) (韓詩外傳)子路(士) 子貢(士君子) 顔淵(明君子) (荀子)
   命世數公
孟軻 荀况 董仲舒 司馬遷 劉向 揚雄 (漢書贊此數公皆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傳曰聖人不出其間有命世者豈近是乎)
   八翁
築巖翁 釣溪翁 卜年翁 感麟翁 伯陽翁 漆園翁 竺乾翁 臥龍翁 (横渠先生八翁吟)
  名臣類(上)燧人四佐
明由 必育 成博 隕邱 (論語摘輔象燧人出天四佐出洛)
   伏羲六佐
金提 鳥明 視黙 紀通 仲起 陽侯 (論語摘輔象敘古蒙求云賢庸六輔)
   黄帝六相
蚩尤為當時(天云通鑑外紀 風后) 太常為廩者(地) 奢龍土師(東) 祝融司徒(南) 大封司馬(西) 后土為李(北) (管子黄帝六相)
   七輔
風后 天老 五聖 知命 窺紀 地典 力墨(或作牧) (論語摘輔象)
   黄帝三公
風后配上台 天老中台 五聖下台 (帝王世紀謂之三公)
   四史
沮誦 蒼頡 隸首 孔甲 (黄帝史官)
   少皥氏四敘 三正
重為句芒(木正) 該為蓐收(金正) 修及熈為元冥(水正) (左傳蔡墨云叙漢張衡云四 三正)
   九職(又曰九佐)
舜為司徒 契為司馬 禹為司空 后稷田疇䕫為樂正 倕為工師 伯夷秩宗 臯陶大理
 益掌敺禽 (説苑堯知九職之事之戰國䇿堯有九佐 淮南子堯 佐九人)九官
伯禹百揆 棄后稷 契作司徒 臯陶作士 垂共工 益作朕虞 伯夷秩宗 夔典樂 龍納言(舜典有咨汝二十有二人注禹垂益伯夷夔龍六人新命 職四岳十二牧凡二十有二人薛氏曰四岳十二牧九官也四岳為一人漢劉更生曰舜命九官濟濟相讓)
   二官
南正司天(屬神)火正司地(屬民) (史記顓頊重黎其後二官咸廢所職復還重黎之後不忘舊者使復典之而羲和之官)
   四岳(羲和四子) (四伯)
公元784年
羲仲()羲叔()和仲()和叔() (堯典和注重黎之後羲氏 氏世掌天地四時之官四四岳即羲和四子分掌四岳諸侯民周語四伯謂 岳也 漢食貨志堯命四子敬授朱文公四岳一人四岳諸侯之事時馬 云羲氏天官和氏地官四子掌四)
   八愷(舜典注八凱)
髙陽氏有才八人 蒼舒 隤敳 檮戭 大臨尨降 庭堅 仲容 叔達 (左傳文十八年太史克曰齊聖廣淵明允篤誠天下之民謂之八愷左垂益禹臯陶之倫 水經注隤敳益 傳臯陶庭堅)
   八元
髙辛氏有才八人 伯奮 仲堪 叔獻 季仲伯虎 仲熊 叔豹 季貍 (同上忠肅共懿宣慈惠和天下之民謂之八元稷契朱虎熊羆之倫)
   十六相
八愷 八元 (同上十六族世濟其美 舜舉十六相)
   五臣
禹 稷 契 臯陶 伯益 (論語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四士
禹為司空 契為司徒 臯陶為李 后稷田疇(管子四士)
石戸之農 北人無擇 卞隨 務光 (吕氏春秋四士之節)
   八伯
伯夷陽伯 羲仲之後羲伯 棄為夏伯 羲叔之後羲伯 咎繇秋伯 和仲之後和伯 垂為冬伯(闕一人) (尚書大傳)
   三后
伯夷降典 禹平水土 稷降播種 (書吕刑堯命三后恤功於民)周公 君陳 畢公 (畢命三后協心)禹 契 后稷 (淮南子)
   八師(堯) (舜)
禹 稷 卨 臯陶 伯夷 垂 益 䕫 (楚辭東方朔七諌注)
   七友(舜)
雄陶(一作雒) 方回 續牙 伯陽 東不訾 秦不虚
 靈甫 (尸子舜逸士傳禹戰國䇿顔斶曰堯有九佐七友五丞湯有三輔)三公
禹 臯陶 后稷 (史記殷紀)
   二十官
大撓甲子 黔如作慮首 容成作厯 羲和占日 尚儀占月 后益作占歲 胡曹作衣 夷羿作弓 祝融作市 儀狄作酒 髙元作室 虞姁作舟 伯益作井 赤冀作臼 乗雅作駕 寒哀作御
 王冰作服牛 史皇作圖 巫彭作醫 巫咸作筮(吕氏春秋此二十官者聖人所以治天下也)
奚仲作車 蒼頡作書 后稷作稼 臯陶作刑 昆吾 夏鮌作城 (同上作此六者所 當矣)倕作弓 浮游作矢 奚仲作車 乗杜乗馬(世本云相土) (荀子)
   殷六臣
伊尹 伊陟 臣扈 巫咸 巫賢 甘盤 (書君奭 注伊尹甘盤六臣)
   十一聖人師
黄帝學乎太眞 顓頊學乎緑圖 帝嚳學乎赤松子
 堯學乎尹壽(荀子君疇) 舜學乎務成跗(荀子作昭) 禹學
西王國 湯學乎威子伯 文王學乎鉸時子
 武王學乎郭叔 周公學乎太公 仲尼學乎老聃(新序子夏曰此十一聖人未遭此師則功業不著天下)
神農悉老 黄帝太眞 顓頊伯夷父 帝嚳學伯招 帝堯學州支父 帝舜許由 禹學大成執 湯學小臣 文王武王太公望周公旦 齊桓公管夷吾隰朋 晉文公舅犯隨㑹 秦穆公百里奚公孫支 楚莊王孫叔敖沈尹竺 呉王闔閭伍子胥文之儀 越王句踐范蠡大夫種 (同上吕子曰此皆聖人之所學也)
   四俊
臯陶 稷 契 史皇(蒼頡) (淮南子)
   湯二相
伊尹(右) 仲虺(左) (晉志成湯初置二相伊尹仲虺為之 左傳仲虺湯左相伊尹右相孟子伊尹萊朱萊朱仲虺是也)
   七佐
慶誧 伊尹 湟里且 東門虚 南門蠕 西門
 北門側 (鬻子湯得七大夫佐以治天下)殷三仁
㣲子(去之) 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 (論語)
   文王四友(又曰四臣) (四佐) (四鄰)
閎夭 太公望(左傳釋文太顚) 南宫适 散宜生 (尚書大傳詩疏先後奔奏禦侮親孔叢子文王胥附奔輳先 禦侮謂之四鄰 率下 上曰疏附相道前後先後徳宣譽曰奔奏武臣折衝曰禦侮周書維人四佐 左傳文王有四臣)
   周八士
伯達 伯适 仲突 仲忽 叔夜 叔夏 季隨季騧 (論語周有八士國語文王詢八虞注周八士在虞官 玄以為成王時劉向馬融以為宣王時周書武王 臣)
   十亂(武王)
周公旦 召公奭 太公望 畢公 榮公 太顚閎夭 散宜生 南公适 文母(劉原父謂子無臣母之義蓋邑姜也論語泰誓予有亂臣十人或曰亂本作乿古治字)
   四子(成王) (又曰四聖) (四輔)
周公在前 召公在後 畢公在左 史佚在右 (後漢書)
周公立於前謂之道 太公立於後謂之充 召公立於右謂之弼 史佚立於左謂之承 (大戴禮)
   二公(成王)
召公太保 周公太傅 太公太師 (賈誼傳)
   二公
召公 太公 (書金滕)召公 畢公 (顧命二注二公為 伯)
   五佐(武王)
周公 召公 太公 畢公髙 蘇公忿生 (吕氏春秋武王之佐五人注)
太公 周公 召公 畢公 毛公 (淮南子注)
   五臣(文武)
虢叔 閎夭 泰顚 散宜生 南宫适 (孔叢子五臣同寮比徳贊文武後禦侮之任) (書君奭注五臣文王胥附奔走先書大傳散宜生閎夭南宫括三子學乎太公武王虢叔先死故曰惟兹四人)
   二伯(二相)
東伯(周公畢公) 西伯(召公) (書正義王制八伯各以其屬屬子之二人天下左右二伯公羊傳自陜以東周公主之自陜以西召公主之 記宣王即位二相輔之注召公周公)
   晉五士(文公) (又曰五臣) (五賢)
狐偃 趙衰 顚頡 魏武子()司空季子(胥臣臼季) (左傳叔向文公生十七年有士五人袁宏五臣顯而重耳劉越石詩重 任五賢)
   三材
狐偃 趙衰 賈它 (晉語三材侍之卿才三人也)
   二國
里克 荀息(晉語丕鄭二國士之所圖無不遂也)
   八卿
荀罃(將中軍知武子) 士匄(佐宣子范) 荀偃(將上軍子中行獻) 韓起(佐子宣) 欒黶(將下軍桓子) 士魴(佐恭子彘) 趙武(將新軍文子)魏絳(佐子莊) (左傳八年子展曰晉君方明四軍無闕八卿和睦)
   三卿
莊子(荀首)范文子(士燮)韓獻子() (欒武子三卿為主可謂衆矣注皆晉之賢人)
   齊五子(桓公)
管夷吾 甯戚 隰朋 賓胥無 鮑叔牙 (齊語)甯戚(為田官) 隰朋(為大行) 東郭牙(為諫臣) 弦寧(為大理)王子成甫(為大司馬) (新序)
   齊三賢
管仲 鮑叔牙 隰朋 (袁宏三賢進而小白興)
   三良
 奄息 仲行 鍼虎 (詩車左傳子子 氏三)鄭 叔詹 堵叔 師叔 (左傳七年管仲三良為政未可間也)晉 王導 郗鑒 庾亮
   衞多君子
蘧瑗(伯玉) 史狗(文子) 史鰌(史魚) 公子荆 公子發(文子)公子朝 (左傳襄二十九年呉公子札適衞曰衞多君子未有患也)
   晉多君子
趙孟大夫(文子)伯瑕為佐(士文伯)史趙師曠咨度叔向女齊以師保其君 (左傳襄三十年季武子曰晉未可媮也其朝多君子)
   楚多賢臣
令尹子西 太宗子敖 葉公子髙 司馬子反 昭奚恤 (新序秦欲伐楚使使者往觀楚寳昭奚恤楚國所寳者賢臣秦使者曰楚多賢臣未可謀也)
   八大夫()
祁午 張趯 籍談 女齊 梁丙 張骼 輔躒(左狄反)苗賁皇(扶云反) (左傳薳啓疆羊舌肸之下八大夫諸侯之選也)
   二守()
國子 髙子 (左傳管仲有天子之二守國髙天子所命為齊守臣上卿也 守手友反)
   四賢(鄭)
裨諶 世叔(游吉) 行人子羽 東里子産 (論語為命裨諶草創世叔討論行人子羽修飾東里子産潤色之注更此四賢而成故鮮有敗亊)
   秦五子
由余 百里奚 蹇叔 丕豹 公孫支 (史記李斯上書曰昔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東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孫支於晉此五子不産於秦而繆公用之)
   魯二臣
仲孫蔑(孟獻子) 季孫行父(文子) (左傳子叔聲伯二人魯國社稷之臣也)
   孟獻子五友
樂正裘 牧仲 (其三人忘之) (孟子)
   衞三臣
仲叔圉賓客(孔文子) 祝鮀治宗廟 王孫賈治軍旅(論語)
   越大夫
舌庸 苦成 大夫種 范蠡 臯如 (國語越王句踐大夫問戰)
   趙三士(烈侯)
牛畜 荀卿 徐越 (公仲三人)
   魏三士(文侯)
子夏 田子方 段干木 (新序白圭文侯師子夏友田子方段干木三士翊之)
   魏三大夫
徒師沼 郗辛 芒卯 (說苑魏太子曰此三大夫魏國大寶)
   齊四臣
檀子(守南城) 朌子(守髙唐) 黔夫(守徐州徐音舒) 種首(備盜史記魏王問曰王亦有寶乎)
   四豪(又曰四賢)
齊孟嘗君(田文) 魏信陵君(公子無忌) 趙平原君(趙勝) 楚春申君(黄歇) (賈誼四賢明智忠信寛厚愛人 游俠傳序游談者以四豪稱首)
   楚三大夫
子良 昭常 景鯉 (戰國䇿)
   楚五臣
令尹子文 葉公子髙 莫敖大心 棼冒勃蘇 蒙穀 (戰國䇿莫敖子華威王)
 小學紺珠卷五
背景地图 当代地名
文中地点一览(电脑自动提取,难免有误,仅供参考)